中小企业贷款从线下到线上的华丽转身

回首2015和2016年,中小企业放款由于过度集中于“圈、链、会”,再加上经济成长放缓的因素,中小企业一时之间的产能下降,导致银行多半都承受了不少的坏账。有鉴于此,银监会及时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,2015年 3月8日银监会将实施六年的小微金融服务“两个不低于”目标调整为“三个不低于”,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;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;和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。

银行同业的大家,着眼于过去针对线下的放款,加上政府的要求,开始了一系列的小微贷款流程改造之路。

首先,预测坏账率的模型必须改革

过去,面对中小企业,大部分的银行传统做法仍然是比较趋向对公企业贷款的做法,需要提取近3年的财报作为计量模型(Quantitative modeling)的变量,也需要透过老练的信审人员去评估企业的资质,作为质化模型(Qualitative modeling)的变量。有了量化和质化的变量,再透过演算法进行模型的拟和,完成最终变量和权重的赋予。这种方法论是非常严谨的,适合线下业务和至少有财签或税签的中小企业应用,在这样的方法下,如果财务报表相对可靠、信审人员经验丰富,核定的额度多半是比较高的,而风险也是比较低的。

但是,更多的中小企业(或称小微企业),再到个体工商户,有很大部分这类规模的企业,并没有专业的财会人员和银行对接,这也是过去很多小企业主们贷不到款项的根本原因。在模型方法论上的改革,目前比较成熟且成功的是,将这群无法提供准确财务数据的客户,运用其个人的征信数据信用评分来核给额度。这种方式解决了一些根本性上的困难点,这些困难包括:企业没有可资证明的财报数据、企业地点过于偏远,老练的信审人员鞭长莫及,判断可能失准、因为量化和质化衡量的困难,需增提担保品,过程耗时费力,贷款难以即时到位等。

运用个人企业主的征信信用评分作为贷款准驳和额度贷放的依据,顿时成为显学,但是在往个人化经营的路上,我们忽略了对公领域中极其强调的“集中度风险”,过于集中的曝险金额,难以抵挡经济景气的波动,于是2015-2016年过度集中于“圈 、链、会”的快速放款迅速在新常态放缓的GDP成长中,显现其颓势。

税务和POS机第三方数据的辅助——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走向“线上化”

俗话说:开银行的,就不能怕倒账的。在应声而倒的坏账中,真正的银行家都会藉此磨练自己的心性,从中看到可以改善的地方,和从中发现可以东山再起的小企业主们。此时,为了应对更险峻的经营环境,银行员们开启了新数据的找寻,聚焦了各个小企业的缴税数据和POS机的刷单数据。

这也是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这几年来的突飞猛进,以及银行外第三方数据的逐步开放、共享,数字化的网络融资模式快速发展,网贷业务凭借其成本低、效率高、服务面广的优点,成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模式。

近1-2年广泛受到回响的线上化快速审批流程必定会带到的话题——缴税数据。由于各个省政府逐步实现近2年的企业报税情况,并进行线上对接,让银行同业得以依据缴税情况,更精准地预测其还款能力、所需资金大小和应授予的额度。这类的小微企业税贷产品,根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、营业税、所得税等缴税数据作为评估企业还款能力之依据,结合风险评等模型计算出合理的贷款额度,实现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线上自动化审批。这样的产品在小微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中,具体实现了低欺诈和低信用风险的新型线上速贷,企业主们对于这样的线上化产品也是给予了颇多好评。

另外,POS贷的部份就比较没有那么乐观,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。刚开始POS贷也是受到了不少的追捧,一样是线上导流,了解各个服务零售业的营业情况,不失为一种从既有财报报表变量的自动化延伸,但是,POS机数据的坏处也显而易见——容易盗刷和造假,不仅从年轻人、信用白户、更延伸到小店面的小微企业贷款,欺诈横行,一度盛行的POS贷如今已经乏人问津。

行内数据整合的重要性——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走向“线上化”

对于既有长期往来的坚实中小企业们,从既有的业务往来行为、行内资产端的数据,到上下游往来的现金流等,都是银行家们善用来分析的变量,透过良好的行为预测模型、自动化的沟通平台(网银、手机银行等)、加上“预筛选、预核准”的策略进行线上的露出。这样的商品具有方便性、灵活性、快速到位的特色,对于既有客户的挽留具备很大的吸引力,这几年在大行中运用普遍,风险普遍也控制得很好,客户对于产品的动用和还款也多有好评。

行内数据的整合是这一两年来的风潮,过去,产品经理们着重于自我产品的研发,研究自我产品产生的相关数据,忽略了横向的跨产品、跨资产和负债端的数据整合。这几年大行们在对公、中小企业和零售业务都吹着一股整合银行内部的数据,甚至是公积金、社保、保险、理财和投资数据的风,大行们渐渐发现,自己才是最大的数据拥有者,透过彼此整合数据和业务经营的方式,一边推广贷款、一边吸收存款;或者一边推广贷款、一边拓展POS机商户;或者一边推广贷款、一边整合上下游的资源等,慢慢聚积了更好的客户服务、更灵活的新产品和更有获利动能的余额。

小微企业业务的蓄势待发

当银行开始重视数据分析,对于每个客户,不论企业户或个人户,都会更加了解,那其实,我们已经在对的道路上前行。小微企业不管是对于企业本身、或者是对于银行家而言,仍然是较难掌握的部位。但是,中小企业是许多国家立国的根本,在中国(包含个体工商户)的小微企业超过4000万间,每年皆创造了60%左右的国内生产总额、 50%的税收收入和70%的就业机会,这绝对是经济成长、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石。对于银行同业的我们,面对这样庞大且纷杂的客群,共同走向线上,找到更好的数据、更切合经营的模型方法论、更即时的线上支持系统和与中小企业更紧密度过资金关卡的策略,将带领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华丽转身,2017年更将重返荣耀。

(本文笔者为益博睿大中华区分析与策略咨询总经理黄健铭先生)